汪琥曰:经云,肾之原出于太溪,灸少阴七壮,当灸太溪。设或不然,则水之甚者,其土沮洳,因为之利矣。
夫但欲呕者,少阳也;胸中痛者,太阳也;微溏者,太阳少阳合病之利也,并无心中嗢嗢郁郁,腹满烦热等证,固不可与承气汤矣。病在三阳,胃中不和,而心下痞□者,虚则加参、甘补之,实则加大黄下之。
诸阳在头,下利止而头眩者,阳无根据附,浮越于外,神气散乱,故时时自冒也,死可知矣。曰结□,无阳以化气则为坚阴,异于痞之濡而耎也。
身以前属阳明,头面动摇,口噤齿齘,缺盆纽痛,脚挛急,皆阳明痉也。风湿相抟,骨节疼烦,重着不能转侧,湿胜风也。
桂枝、甘草补阳虚也,佐生姜外散寒邪,则厥可回矣,君茯苓内输水道,则悸可安矣,此先水后厥之治也。仲景论中,但言太阳初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为温病。
小便不利而渴,乃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。伤寒挟寒邪,则有头痛证,今中风挟风邪,则有头眩证,理固然也。